安徽省泾县蜈蚣山上尚有不少云岭保卫战战壕遗址。(摄影:方圆记者 苏晨)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安徽省泾县云岭镇
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
被誉为新四军的“摇篮”
1940年的云岭保卫战是新四军
以少胜多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著名战斗
该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
巩固了皖南抗日根据地
而云岭镇汀潭村是云岭保卫战的主要战场
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
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
展开剩余89%保存了众多新四军修建的
战壕、掩体等防御工事遗址
还原历史真相的“活化石”
2025年8月19日清晨,《方圆》记者跟随泾县检察院检察官的步伐,前往位于泾县云岭镇的汀潭村。
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位于汀潭村蜈蚣山上。在汀潭村村民、曾任安徽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胡玉庭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向山顶进发。随着脚步的移动,群林起伏,郁郁葱葱,映入眼帘的是接连不断的绿意。
“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见证了新四军英勇顽强、艰苦战斗的革命历史,是泾县珍贵的红色资源之一。泾县检察院一直思考着,通过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战场遗址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为之付诸行动。”泾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朱阳阳说道。
安徽省泾县汀潭村村民、曾任安徽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胡玉庭带领《方圆》记者一行人来到蜈蚣山山顶,这里曾是汀潭阻击战作战指挥部。(摄影:方圆记者 苏晨)
作为土生土长在汀潭村的村民,63岁的胡玉庭自发参与了战场遗址的保护工作,而聊起云岭保卫战,胡玉庭总能饱含感情地将这段史实娓娓道来。
胡玉庭告诉《方圆》记者,1940年10月初,日寇调集步、骑、炮各兵种约1万余人,在空中作战力量配合下,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由现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南陵县向位于云岭的新四军军部进犯,企图摧毁新四军军部。叶挺军长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新四军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在汀潭层层阻击,与敌人展开血战,并乘胜追击,成功收复泾县县城。
对于此行的目的地蜈蚣山顶的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胡玉庭介绍:“1940年,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高瞻远瞩,提前命令新四军教导总队、教员和学员停课,在炎热高温的7月至9月里,于蜈蚣山和云岭山脉汀潭村境内修筑了战场防御工事,此工事在1940年10月的云岭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阻击和歼灭了日本侵略者。”
在蜈蚣山顶上,战壕蜿蜒,掩体深陷,即使被山上葱郁的杂草所掩盖、包围,即使时隔85年,战壕和掩体的形态依旧清晰可见。走到山头顶部,朱阳阳指向一处深坑,告诉《方圆》记者,此处便是1940年那场战斗的作战指挥部。
汀潭村村民魏子成是当年汀潭阻击战的战争亲历者,如今已经94岁高龄。(摄影:王雅君)
下山后,《方圆》记者还在汀潭村见到了一位特殊的受访者。魏子成是当年汀潭阻击战的战争亲历者,如今已经94岁高龄。云岭保卫战打响时,他还未满10岁,但提起新四军和当年的作战情况,他依旧印象深刻。“一些新四军战士就住在农户家,他们对老百姓好,会帮老百姓干农活、割稻子。战斗打响时,我能清晰地听到火炮声,老百姓会给新四军战士送饭送水,我跟着我父亲也去过。”提及这些过往,魏子成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讲述道:“在战斗中,村里的一位大嫂的腿被日本侵略者炸断了,大家合力将她送往了新四军军地医院,医院给大嫂做了手术,成功得救了。”
新四军战士使用过的“抗战到底”铜勺,目前存于泾县的新四军旧址陈列馆。(摄影:方圆记者 苏晨)
听魏子成讲述这些珍贵的回忆,一行人都颇为感慨。胡玉庭也告诉《方圆》记者,有新四军战士曾借住在他的外祖父家中。新四军战士临走时,送给他们家一把铜制勺子,上面刻有“抗战到底”四个字。胡玉庭的家人非常珍惜这把勺子,始终将铜勺妥善保管。如今,这把铜勺被胡玉庭的舅舅捐赠给了位于泾县的新四军旧址陈列馆,成了馆中的一件珍贵藏品。
战场遗址有着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等多重意义,是承载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是还原历史真相的“活化石”。朱阳阳告诉《方圆》记者,如今,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旁设立了指示牌。“这些标识可以向游客和攀爬者介绍当年的战役史实,也能有效表明战壕、掩体的文物地位,防止游客将其破坏。目前战场遗址保护情况良好。”
然而2024年2月,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被发现,出现保护不到位、遗址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形。为此,泾县检察院发挥检察监督职能,通过公益诉讼对战场遗址开展了一次检察救助。
战壕遗址存在灭失风险
2024年2月,泾县检察院依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发现了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保护不力的线索。
经初查后,2024年2月29日,泾县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对此案立案,并商请合肥军事检察院协助调查取证,对该遗址的抗战特征及保护意义进行论证。
经实地勘查、走访当地村委会和村民、查阅地方史料等,泾县检察院查明,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由1处指挥所、70个单兵掩体、2个双兵掩体和10处战壕组成,总长度589.3米。该战场遗址于2021年被确定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保护力量不足、保护措施论证周期较长,抢救性保护工作未有效落实;加之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因素,有200多米的战壕塌陷、损坏或被挖断,战壕和掩体内杂草丛生、枯枝败叶堆积,难以辨认。若不及时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设置文物标识牌,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可能因人为活动加重毁损,甚至革命文物存在灭失风险。
为明确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必要性、保护职责、抢救性保护措施等问题,2024年5月8日,泾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当地村民代表以及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召开听证会。
听证会当天,泾县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了案件基本情况,听证员了解了汀潭阻击战的历史脉络和遗址现状,认为遗址具有文物和文化双重价值,相关监管部门和属地政府亟须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积极推动抗战文物价值的发挥与传承。
2024年5月10日,泾县检察院分别向泾县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泾县文旅局)、泾县云岭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云岭镇政府)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保护职责,对新四军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革命文物开展科学合理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对革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阐释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被遗忘的角落”
到“鲜活的教材”
汀潭村是云岭保卫战的主要战场,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保存了众多新四军修建的战壕、掩体等防御工事遗址。(摄影:方圆记者 苏晨)
收到检察建议后,泾县文旅局、云岭镇政府高度重视。2024年6月18日,泾县文旅局书面回复检察机关称,立即启动了县级文保单位申报程序,并将遗址保护工程纳入《泾县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利用专项规划》2024年度实施项目,申请了2025年财政资金指标,用于遗址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2024年7月7日,云岭镇政府书面回复检察机关称,已经投入了近5万元用于遗址抢救性保护,在遗址周边设置标识标牌6处,修建登山步道2000余米、林区防火通道1200余米,全面清理战壕及掩体内的杂草,由专人负责管理,并筹备建设汀潭阻击战战史陈列馆暨双拥馆。云岭镇政府表示,当地乡贤还主动筹措资金16万元用于蜈蚣山山场及周边的管理和维护。
为发挥文物价值,弘扬英烈精神,泾县检察院协调泾县文旅局,通过向云岭镇政府传达将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打消了镇政府对开发受限的顾虑,推动了后续的申报工作顺利开展。泾县检察院还将申报工作主动向县委报告,争取理解支持,对申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泾县检察院还推动将战场遗址列为党史教育现场教学点,目前已投入专项资金150.1万元。
2024年8月1日,泾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前往遗址现场跟进监督,经查看,抢救性保护工作基本完成。8月7日,泾县检察院对此案作出终结案件决定。
朱阳阳向《方圆》记者介绍:“2025年,泾县检察院仍在积极推动将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升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8月13日,相关单位已到战场遗址现场复核,后续工作在稳步推进中。目前,战场遗址的一些标志牌设置和战壕维护也在制定方案,后期预计投入近百万元资金。”
作为此案的承办检察官,朱阳阳告诉《方圆》记者,汀潭阻击战战场遗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史迹,见证了先辈英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凝结着当地百姓拥军爱军、鱼水情深的朴素情怀,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教材”。“检察机关通过推动保护、助力活化,既传承了红色基因,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实体依托,形成‘司法保障、政府主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让遗址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鲜活的教材’。”
此外,朱阳阳建议:“此案反映出对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的情况,建议文物部门要提前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和红色革命文物专项规划;红色文物的保护要结合红色文化传承需求,将文物保护与红色教育、普法宣传相结合,增强公众保护自觉。”
缅怀历史,不忘来时之路。85载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抗战精神。85载风云变幻,而蜈蚣山上的映山红年年绽放。它们曾被先烈的热血所浇灌,也用热烈的、蓬勃的生命力告诉先烈:“如今盛世,如您所愿。”
发布于:北京市天牛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